2025年10月29日,中国国际油气勘探技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焦方正做题为《煤层气到煤岩气的“蝶变”推动中国“煤岩气革命”》的主旨报告。


焦方正做《煤层气到煤岩气的“蝶变”推动中国“煤岩气革命”》主旨报告
报告指出,早期煤层气源于煤矿瓦斯治理需求,20世纪50年代通过地面钻井开采瓦斯,产生了煤层气概念。我国积极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沁水、鄂尔多斯、四川和二连等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相继取得突破,拉开了我国煤层气快速发展的序幕,但受单井产量、成本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国传统煤层气发展逐渐进入瓶颈期。2020年,中国石油率先作出“由浅层煤层气向深层煤岩气转变”的战略决策,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大吉区块开展深层煤岩气先导试验,成果超预期,实现了深层煤岩气的重大战略突破,在行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四川、准噶尔、塔里木、吐哈、渤海湾盆地和东北盆地群等均开展了勘探评价,掀起了我国新一轮煤岩气勘探开发的热潮。
煤源岩形成于特殊的陆相沉积环境,是继海相和湖相烃源岩之后,第三类最优质烃源岩,自成含油气系统,可形成大规模油气藏;我国煤源岩层位多、分布广,在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五大层系和华北、西北、西南、华南、东北五大地区均有广泛分布,煤岩气资源量巨大,极大拓展了我国找油找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鄂尔多斯盆地8号煤和5号煤具备形成超大煤岩气田的地质和资源条件,有望形成超级大气田。随着实验测试技术、水平井钻井、储层体积压裂、体积开发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加快煤岩气勘探开发的技术条件。
煤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煤层气到煤岩气的“蝶变”,有望继美国“页岩油气革命”之后,由中国引领一场“煤岩气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