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超深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油气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走滑断裂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和油气差异富集。板内小位移走滑断裂带是塔里木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和热点。前人对塔里木盆地板内小位移走滑断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盆地腹部的塔中地区和塔北地区,研究内容涵盖走滑断裂的分布及其构造特征的形成演化与发育机制、控储控藏作用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并在顺北、富满等地区取得了重大油气发现。最新研究表明,塔西南地区同样发育类似的板内小位移走滑断裂带。近年来,围绕以塔西南地区东部奥陶系逆冲或走滑-逆冲复合断裂带为主兼顾寒武系的勘探思路,油田公司部署了多口钻井,虽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但仍未取得规模突破,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差异富集规律仍不明确,这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基础地质认识和油气勘探实践。鉴于此,中国石化西北油田云露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带领团队,针对塔西南和田河工区内发育的典型走滑断裂带——和田河走滑断裂带的几何学特征、分段差异性、成因及演化过程开展了攻关研究,系统阐明了和田河走滑断裂带的活动机制并建立了发育模式,进而结合塔西南地区的油气地质特征,探讨了该走滑断裂带的控储效应,揭示了潜在的有利勘探部位。研究成果以期为塔西南地区的走滑断裂分析及深层—超深层断控储集体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基础理论参考。相关研究认识刊登在《石油学报》第46卷第5期。
(1)系统分析了和田河走滑裂带的断裂展布特征和剖面结构,认为其是一条主要发育于下古生界的大型右行走滑断裂带。其在平面上呈NE向弧形展布并具有分层差异性,即断裂在寒武系内表现为线状展布特征,而在奥陶系内则呈斜列式或侧接式展布;断裂在剖面上发育负花状、正花状和直立状构造样式。
(2)基于和田河走滑断裂带的平面、剖面特征对其进行分段,认为断裂带在右行右阶、右行左阶等侧接或弯曲效应作用下,和田河走滑断裂带的分段差异活动特征明显,可划分为3类(张扭断裂、压扭断裂和平移断裂)8段。
(3)受塔里木盆地多期次、多性质和多方向应力场作用影响,和田河走滑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其中,加里东中期Ⅰ幕、加里东中期Ⅲ幕、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为断裂带的关键活动期,此后进入深埋阶段,构造相对稳定、断裂活动终止。
(4)塔里木盆地小位移走滑断裂对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断控储集体的发育及油气富集成藏具有关键控制作用,形成断控洞穴、裂缝及沿裂缝溶蚀的“断溶体”储层。和田河走滑断裂带的分段差异活动造成不同断裂段的断溶体发育程度呈现显著差异。张扭段和压扭段断裂形成的破碎带宽、储集空间大、“串珠”反射较发育,故其断控储集体发育程度明显高于平移段,是塔西南地区下古生界大型走滑断裂带油气勘探有利目标。
论文链接:http://www.syxb-cps.com.cn/CN/10.7623/syxb2025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