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是盆地最早的勘探开发层系之一。早期勘探在川南地区实施钻井1000余口,发现了中小型灰岩缝洞气藏325个。2015年之后,以寻求茅口组大型气藏为目的,开展勘探部署,至2018年,在川油气企业先后部署探井15余口,未获规模发现,储层分布不清、富气规律不明是主要原因。自2018年起,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新认识茅口组。立足上扬子地区的整体研究,通过加强岩相古地理基础研究,发现了茅口组二段(茅二段)下亚段沉积期受川中古隆起控制的台内隆起带和茅二段上亚段沉积期受拉张裂陷控制的台地边缘带,即“一缘一隆”有利区。中国石油统筹组织,在茅二段下亚段台隆带龙女寺—合川区块、茅二段上亚段台缘带八角场—南充区块开展勘探部署,探井的储层钻遇率大于80%且在测试中获得高产。2023年12月,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向国家自然资源部提交龙女寺区块茅口组探明地质储量超过460×108m3,发现了四川盆地茅口组首个大型整装气藏,全面打开了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规模勘探的新局面,对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岩性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研究认识刊登在《石油学报》第46卷第4期。
(1)系统开展四川盆地茅口组层序地层研究,重新认识岩相古地理格局,明确了茅口组二段下亚段沉积期存在明显沉积分异,其中川中古隆起外围发育深水相,环川中古隆起边缘的台内隆起带(台隆带)发育高能颗粒滩,控制滩相白云岩储层大规模展布,川中隆起边缘的台隆带勘探潜力大。
(2)采用“古地貌控相”研究思路,构建茅二段下亚段沉积前微古地貌,通过井-震标定绘制茅一段厚度图,结合茅二段下亚段沉积相的单因素图,指出龙女寺-合川地区为台隆带高部位,区内白云岩储层厚度大、埋藏适中、构造稳定,具备发育大型岩性气藏条件,是勘探首选的有利区。
(3)系统恢复了龙女寺区块茅二段下亚段油气成藏过程。指出滩相控制早期成储,滩间控制灰岩致密带,早期形成岩性圈闭是成藏基础。龙女寺区块构造稳定,烃源岩持续埋藏,多期油气持续充注且与早期形成的岩性圈闭有效匹配是形成大型岩性气藏的关键。由此龙女寺区块茅口组形成高充注度、超高压岩性气藏。
(4)龙女寺区块茅口组白云岩岩性气藏的勘探发现,标志着盆地茅口组全面进入滩相白云岩储层勘探阶段,是区域沉积演化和岩相古地理新认识指导下选区选带的成功案列,展现出了四川盆地海相常规气领域仍有巨大勘探潜力,坚定了寻找海相大型岩性气藏的勘探信心。持续深化岩相古地理格局研究,强化地质-地震结合,加强战略选区是下步工作重点。
论文链接:http://www.syxb-cps.com.cn/CN/10.7623/syxb2025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