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学会组织智库专家赴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大吉气田开展咨询调研
2025-05-12 16:50:07   作者:   点击:429   来源:中国石油学会

5月8日-10日,由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焦方正带队,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李鹭光,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俊军,中国工程院院士袁士义,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中国石油集团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原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宝增,成都理工大学知名教授徐凤银等多名学会智库专家赴中国首个深层煤岩气田——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大吉气田开展咨询调研工作。中石油煤层气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周立宏参加调研。

图片1.png

大吉气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由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于2024年8月建成百万吨油气当量生产能力,是我国首个成功开发的深层煤岩气田,对全国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有着深远意义。该气田目前日产量超600万方,2025年已经产气超7.6亿方,产气量增长态势稳定。开发三年以来水平井最高单井累产接近7000万方,多个井台累产超1.5亿方,已经具备200万吨当量生产能力。

图片2.png

专家组一行先后到大吉气田吉深2-10钻井现场、吉深6-7现场调研,随后参观了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站,了解了吉深9-7水处理站、吉深8-5压裂井场情况。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副总经理、总地质师熊先钺作题为《煤层气公司煤岩气勘探开发工作进展》报告。

05.jpg

徐凤银从深层煤岩气发展前景、强化总结各领域技术,形成有形化的成果、探索煤系气综合开发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张宝增建议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打好打成超长水平段煤岩气井。邹才能从国内外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发展历程和技术研究方面进行了交流。袁士义建议加快开发模式构建,注重成果凝练,推进国家示范工程建设和验收。李鹭光建议中石油煤层气公司要加快形成深层煤岩气优快钻井的工厂化技术、优化压裂、排采和集输等技术体系。

图片9.png

焦方正指出,中石油煤层气公司敢为人先,勇于实践,注重抓现场重大实验,推动了深层煤岩气的规模高效上产,取得了优异的经营业绩,实现了深层煤岩气的重大突破。同时突出勘探评价,厚实了煤岩气发展的基础研究,在煤岩的沉积环境、煤岩的烃源岩及演化上取得了重大认识和进展。在煤岩气的开发上形成了七大特色核心技术,支撑了煤岩气的高效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对下步工作,焦方正建议,一要深化地质基础研究,推动建立煤岩气石油地质基础理论体系。建立煤岩沉积理论体系、煤岩储气评价,强化“五性”研究、煤岩气烃源岩成藏规律研究。二要加大矿权区煤岩的勘探评价,加快落实探明储量。三要深化开发基础研究,加快推动形成煤岩气开发模式和理论体系,包括形成甜点评价技术、建立精细地质模型、研究科学合理的井网,形成煤岩气勘探开发的特色技术系列。四要创新管理,形成高效规范的组织管理运行体系。

图片10.png

中石油煤层气公司的同志们对专家组一行到煤层气公司现场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周立宏表示,煤岩气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中国石油学会、各大能源类院校、科研院所和建设单位等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专家组一行对煤岩气未来发展作出指导和建议,煤岩气产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煤层气公司将坚决扛起“勇当引领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的职责使命,在产量规模效益上走在前、在理论技术创新上做示范、在行业标准规范上做主导,发挥好各方力量,有信心更有决心把中石油煤层气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图片11.png

近年来,中国石油学会认真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四个服务”职责定位,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全国学会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区域和产业协调发展等现实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供解决方案和可行性建议的要求,围绕石油石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搭建了由行业300余名院士专家组成的学会智库,并积极发挥智库专家作用,多次组织专家向中国科协等有关单位建言献策,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