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贵等:渤海海域秦皇岛27-3大型浅层岩性油田的发现及关键勘探技术
2025-09-28 10:12:20   作者:   点击:235   来源:中国石油学会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是渤海海域最早开展油气勘探的区带之一,其浅层新近系是最主要的含油层系。截至2011年,石臼坨凸起之上已发现秦皇岛32-6油田、南堡35-2油田和秦皇岛33-1南油田3个亿吨级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3.3亿吨,且主要集中在凸起高部位的背斜区。随着油气勘探逐渐由凸起高部位的背斜区向凸起低部位的斜坡区拓展,勘探成效普遍较差,陷入10年勘探沉寂期。2021年,对石臼坨凸起斜坡区新近系成藏模式、馆陶组输导层控运机制、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规模性岩性圈闭形成机制等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2023年,在石臼坨凸起东段斜坡区的明下段获得亿吨级油田发现——秦皇岛27-3油田,其单井测试的最大产油量为110.8t/d。该油田的发现打破了凸起斜坡背景下馆陶组输导层油气“过而不留”的传统认识,开启了渤海海域中北部明下段连片砂体岩性勘探的新篇章,可为渤海湾盆地斜坡背景下的源外层系勘探提供良好的借鉴。相关研究认识刊登在《石油学报》第46卷第6期。

(1)明确了石臼坨凸起新近系的成藏模式,指出凸起的边界断裂石南1号断裂与凸起之上的晚期走滑调节断层为主要垂向运移通道,凸起之上的馆陶组砂砾岩为主要横向运移通道,馆陶组输导层与断裂的配置关系良好,凸起斜坡区明下段具备良好的油气运移条件。

(2)深化了馆陶组输导层原油滞流研究,认为石臼坨凸起斜坡区的馆陶组输导层处于宽缓斜坡背景,其地层坡角普遍小于1.0°,上倾方向浮力的分量较小,难以克服毛细管压力,为输导层形成原油滞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有利于晚期断裂的规模性垂向中转。

(3)基于古环境、古地貌和古物源分析,认为在明下段沉积期干旱气候背景下,物源的供给能力增强,河道易于频繁决口,河道的冲决作用形成了以河道沉积为主的大型连片砂体岩性圈闭,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技术保证了斜坡背景下连片砂岩岩性圈闭的有效性。

(4)系统总结了石臼坨凸起斜坡区明下段的油气成藏条件,建立了石臼坨凸起斜坡区“馆陶组输导层缓坡原油滞流、走滑调节断层控制运移、明下段河道冲决成圈”的油气富集模式,在石臼坨凸起的勘探老区发现了亿吨级的秦皇岛27-3浅层岩性油田,对于渤海湾盆地斜坡背景下的新近系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文链接:http://www.syxb-cps.com.cn/CN/10.7623/syxb202506002

图片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