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30日,2025中国国际油气勘探技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以“创新驱动发展·数智引领未来——赋能油气勘探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通过打造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汇聚全球智慧,促进前沿技术分享与创新成果展示,加速油气勘探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革新,推动油气勘探向绿色化、智能化、可持续方向迈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年会开幕式
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焦方正、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袁际华在年会开幕式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金之钧、高德利、郝芳、杨树锋、邹才能,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掌星,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仰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穆林斯油藏技术公司地质科学家奥利弗・C・穆林斯,挪威国家能源公司首席科学家、挪威工程院和皇家科学院院士杨涛,伊朗石油部亚洲、非洲及大洋洲司司长苏莱曼·加塞米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国欣,雪佛龙中国总裁熊姝,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张作衡,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勘探开发部总经理高阳东,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副总经理杨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李景叶等院士、领导和专家出席年会。开幕式由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俊军主持。

焦方正致辞
焦方正指出,破解“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勘探难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科技创新:要深化全油气系统理论研究,夯实勘探基础;加大重点盆地投入,突破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推进耐高温高压装备研发,升级工程技术;推动数智技术与勘探融合,探索油气与新能源协同路径;加强国际合作,聚焦全球热点区域突破。

袁际华致辞
袁际华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围绕“重要能源矿产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提高用地、用海水平,助力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把我国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李俊军主持年会
李俊军表示,作为全球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之一,本届年会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与勘探业务的深度融合,围绕地球物理探测、钻完井工程优化、测井技术革新、数字油田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关键方向,深度分享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致力于推动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全球油气勘探事业注入新动能。
本次年会为期两天,设置开幕式、主旨报告、分论坛报告和优秀论文展示等多个交流环节。其中,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焦方正等17位中外院士、企业高管、业内知名专家带来的主旨报告侧重宏观战略与行业趋势,围绕全球油气企业勘探进展与方向、煤岩气/深地油气等勘探与研究进展、数智化与前沿技术赋能油气勘探、油气开发关键技术与效率提升、能源行业宏观发展与展望等主题开展深入研讨与成果分享。

此外,本届年会还分设7个专题分论坛。130位国内能源央企、国际知名企业和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围绕油气勘探最新进展与前瞻性技术,以及老区、“三新”(新区域、新层系、新类型)、深层超深层、深海、非常规油气的勘探与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焦点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本届年会是近年来全球油气勘探领域规模较大、覆盖较广的学术会议之一。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以及沙特阿美、道达尔能源、雪佛龙、埃尼集团、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伊朗国家石油公司、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哈萨克斯坦国家天然气公司、加纳国家石油公司等国际知名能源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数百名行业精英参加此次盛会。
油气勘探,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源头工程”,更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基础支撑”。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本届中国国际油气勘探技术年会的成功举办,积极推动了先进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方案,驱动了技术成果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将有效助力全球油气勘探行业向着绿色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的方向稳步前行,为构建安全、低碳、智慧的能源未来贡献行业智慧。